华灯初上、夜幕降临,椒江人气美食街康平路开始散发它夜晚的魅力。创意烤肉、江湖烤鱼、贪吃川菜、黑鱼坊……袅袅烟火,美食飘香,令人口齿生津。推门进店,顾客满座,或忙着用手机拍照发朋友圈,或在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
夜经济成为提升城市活力新引擎
来自四川巴州的创业青年张帅,几乎每星期都有一天晚上和同事们在这里吃烧烤、喝小酒。“像我们团队都是年轻人,白天工作压力比较大,晚上就出来嗨皮一下,一是放松心情,二是增进同事之间的感情。”他说。
如果说康平路是椒江传统的美食一条街,那么万达广场、青悦城、意得百货、现代天地等近年来兴起的商圈,则融合了“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健身”的综合功能。哥老官、海底捞、外婆家、贤合庄、荣小馆……这些知名网红店,成为年轻人排队打卡的“第一方阵”。
热闹的夜生活不只在新的商业街区,老城区也有不一样精彩。在有着“台州人的798”之称的老粮坊文创园,文艺青年在这里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海岛也不缺少夜生活。今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晚,“潮涌东海·大陈岛旅游音乐节”梦幻登场,岛民和游客共狂欢,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以海为伴,放声高歌。
夜经济成为提振经济信心激活剂
丰富的夜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活力和现代化水平。今年,椒江区被列入全省唯一“放心消费城市”创建县级试点,8月份被列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夜经济正成为对冲疫情影响、提振经济信心的激活剂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以来,椒江区经济呈现持续回升态势,实现了“二季红、半年正、三季进”的发展目标,前三季度生产总值502.2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增长最快,增加值294.11亿元,增长4.9%,其中消费的贡献率超过60%。
然而对标高品位的夜经济,椒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存在两方面短板:一是发展不平衡,呈现“西热东冷”局面,城东老城区没有规模化、品牌化的夜经济市场;二是业态单一,缺乏地方文化特色,主要集中在餐饮、休闲娱乐、购物等传统消费项目上,夜间旅游、文化项目缺乏“高光点”,文化娱乐同餐饮、购物等其他物质消费载体的融合度比较低。
点亮“夜经济”、释放新“夜”态
12月3日,椒江区委书记陈挺晨率区四套班子先后来到康平路、海龙路、海东造船厂、东升街、华东水产品市场、红星美凯龙等区块,为夜间经济项目选址“把脉定向”。
目前,椒江正谋划在老城区打造两大夜间经济集聚区,一是依托海门老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江滨公园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形成以海门老街-东升街-江滨公园一带为核心的夜间经济区域,以“椒江新消费、美好新夜市”为主题打造椒江夜间经济品牌。二是启动打造夜排档集聚区,将原海东造船厂区块改造为“海鲜美食工厂”,形成椒江新的美食体验区,目前正在委托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团队做方案设计。
同时,椒江将通过夜间经济整体规划布局,争取通过3年时间,丰富全区夜经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创建一批具有辐射带动效应的夜经济示范点,培育一批具有区域标识度的夜经济场景,建成“夜椒江十景”。例如将大陈岛打造为东海夜明珠,将一江两岸夜游打造为椒江月夜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全面促进消费开出“良方”。下阶段,椒江区将以省级夜间经济培育城市成功创建为契机,通过培育夜购(活力椒江)、夜食(海味椒江)、夜游(画卷椒江)、夜娱(动感椒江)、夜学(人文椒江)、夜健(运动椒江)等六大夜间消费业态,将夜间经济打造成推动全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